近日,以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为依托,济南大学与鲁南制药集团共建的校企合作专业《制药工程》荣获山东省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授予的山东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示范性品牌专业。
制药工程是一门多学科交叉专业,自1998年国内高校初次设置该专业以来,国内近280所高校设置了该专业。与制药工程专业密切相关的行业主要是制药工业、医药中间体生产企业及保健品生产企业等。我国制药工业的迅速发展为制药工程专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2013年12月成立后,在学校党委、行政的正确领导下,学院坚持产教融合发展,不断探索校企全面人才培养模式。2018年建立济南大学-鲁南制药校企共建制药工程专业后,企业技术专家通过担任“产业教授”、研究生联合指导教师等多种形式,全程参与本科生和研究生培养。在培养方案的制订中,大一突出“适应教育”,大二突出“专业教育”,大三突出“职业素养”,大四落实“就业教育”,并率先在鲁南制药开设暑期实践夏令营。学院教师和企业专家交流频繁,互相促进,对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教学质量双提升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思政育人方面,学院依托鲁南制药时代楷模赵志全纪念馆、沂蒙红色教育基地等优势,通过企业思政融入课堂教学和实地参观学习等方式,致力于培养对专业有情感认同、有职业理想,同时对医药研究工作有强烈使命感和责任感的新工科人才。
创新校企共建专业发展模式的动力源于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教师在制药工程领域持续不断的科研成果产出。2016年,刘善奎副教授的专利《加兰他敏长效微球》以150万元完成向鲁南制药集团的转化,2020年完成一项300万元专利转化;2018年、2019年与鲁南制药联合申请的2个项目“抗老年痴呆药物注射用加兰他敏长效微球关键技术的研究”、“注射用卡巴他赛纳米脂质体关键技术的研究”均获得山东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项目支持,总经费700万。2020年11月11日,济南大学与鲁南制药集团共建“济南大学-鲁南制药生物医药研究院”正式成立,将开启济南大学与鲁南制药集团更全面、深入产教融合发展新里程。
随着校企深度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学院陆续建立了11个校外实习实践基地,学院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企业为基石,实践教学为纽带,重视学生个体化发展与复合型人才培养,企业对毕业生的满意度和吸引力同步提升,这使企业对共建专业给予更大的期望和投入,不仅制药工程共建专业全面实现良性循环,而且学院学生工作走在全校前列。学院连续五年闯入“挑战杯”国赛,共斩获国家级奖项6项,省级奖项21项;学院的就业率逐年提升,稳定保持在90%以上,连续两年获济南大学就业先进单位荣誉称号。学生明确未来发展方向,内驱力和学习兴趣全面提升,学院2020年的本科继续深造率达到45.50%,同比增长9.28%。
“省级产教融合示范性品牌专业”荣誉称号的获得,不仅是对学院制药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肯定,也将开启学院产教融合专业建设的新篇章。学院下一步将继续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实现校企协同发展,合作共赢。
撰稿:王凯铭、朱孔凯 编辑:张伟 编审:贾海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