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光如驶,岁月不居。时间是开拓者前行的刻度,是奋斗者筑梦的见证。迎着新的曙光,2021年正向我们走来,新的航程即将开启,新的一年开启新的希望,新的航程承载新的梦想。在这辞旧迎新的美好时刻,请允许我们代表学校,向艰苦奋斗、凝心聚力、追求卓越的全体教职员工,向心系学校、老有所为的离退休老同志,向奋发有为、立志成才的广大同学,向饮水思源、情系母校的广大校友,向关心济南大学、支持济南大学的各界友人,致以诚挚的问候、衷心的感谢和深切的祝福。祝大家新年愉快、身体健康、阖家幸福、万事如意!
2020年,我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大力加强思政课的建设,做好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学校坚定推动全面从严治党,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开创了高水平大学建设、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
星光不负赶路人。徜徉在2021年的曙光里,我们意气风发,豪情万丈,我们用汗水浇灌收获,以实干笃定前行。过去的一年里,我们秉承改革创新思维,勇破坚冰,趟出了一条高质量发展之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细数一年中那些值得骄傲的高光时刻,这一年我们的校园有太多负重奋进的足迹、太多艰苦奋斗的身影、太多伏案创新的名师、太多青春激昂的才俊、太多无私奉献的感人、太多寸草衔结的感恩。这一切汇聚成了学校的发展自豪、发展自信。
2020年,学校系统总结“十三五”以来发展取得的成绩。“十三五”期间,学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提高质量为目标、改革创新为动力,实施“济大跨越”发展新模式,全面完成了“十三五”规划提出的主要建设目标。学校科学编制“十四五”发展规划,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高水平大学新征程。
2020年,我校入选“冲一流”建设高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入选“高峰学科”建设项目,化学工程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经济学入选“优势特色学科”建设项目。学校推进落实“学科振兴计划”,强化学科内涵建设,坚持多元、分类发展战略,逐步构筑了高峰高原、优势特色、新兴交叉协调发展模式,形成“高峰辐射高原、高原支撑高峰”的学科生态。应用经济学入选省高水平学科,实现了我校人文社科类省级学科的新突破。2020年,我校新增教育学、城乡规划学、社会工作、旅游管理、工商管理5个硕士学位授权点,进一步优化学科结构,学科布局更加合理。
2020年,学校深化产教融合,坚持服务新旧动能转换,精准对接山东省“八大发展战略”与“十强产业”,全面融入“政产学研金服用”创新体系,打造梁山县、寿光市、滨海开发区和莘县产业技术研究院作为地方社会发展创新驱动的强劲引擎,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济大智慧和济大力量。学校积极申请应急管理学院暨应急安全智慧学习工场建设,位列教育部遴选出的首批19家建设试点单位。
2020年,学校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推动专业现代化建设,扎实推进课程建设,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着力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全面推动本科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专业现代化建设实现新跨越,8个专业被列为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20个专业被列为山东省一流专业建设点,1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3个工科专业和1个师范类专业接受认证专家现场考查。产教融合持续深化,实施校企合作办学项目11个。不断优化专业结构,新增智能制造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大数据管理与应用等3个新工科专业。课程建设成果显著,获国家一流课程7门,山东省一流课程27门,启动建设济南大学课程思政示范课、专创融合示范课56门。教师教学能力稳步提升,获第七届山东省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一等奖2名,二等奖1名,三等奖2名。教学改革研究不断深入,获山东省本科教学改革项目12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79项。
2020年,我校面向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录取全日制本科生8850人。2020年,本科生深造率达到31.73%,毕业生总体就业率稳定在94%以上。
2020年,研究生教育规模、教育质量持续提升。共招收录取博士、硕士研究生1602人,其中博士研究生57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1321人;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224人,招生规模相较2019年扩大约30%。目前在校的各类研究生共计3952名,专业学位研究生在校生比例已达60%。2020年学校荣获山东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3篇,优秀硕士学位论文19篇,山东省研究生优秀成果奖19项。获得省研究生优质课程建设项目9项,省专业学位案例库建设项目9项,省产教融合示范基地项目2项,中国专业学位教学案例中心案例入库1项。在山东省硕士学位论文抽检中,我校连续3年无“存在问题论文”。
2020年,学校继续完善“四位一体”辅导员家访教育模式,192人组成的21个工作组前往省内外28个地市67个县区走访,共走访学生家庭213个。1名辅导员获2020年“山东高校优秀辅导员”荣誉称号,1名辅导员参加第五届山东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获二等奖。心理健康朋辈辅导校园行系列活动获评2020年山东省学生心理健康节省级特色活动,《向上吧,青年》系列心理情景剧获2020年度山东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精品项目立项。举办第二届山东省生涯教育一体化论坛,《职业生涯指导与创业基础》入选山东省一流课程建设,学生生涯发展指导工作室入选第三批“山东高校辅导员领航工作室”培育建设项目。在第八届山东省师范类学生从业技能大赛中,2人获得省一等奖、7人获得二等奖、7人获得三等奖,2人获得省级优秀指导教师,学校获得“优秀组织单位”。
2020年,在校生获得全国性学科竞赛决赛奖励和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学生数同比增长20.62%。其中,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学校以获奖数量全省第一、总分全省第三的成绩再次获得“优秀组织奖”;在“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学校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7项,成绩再创新高。在第十二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评选中,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18级硕士研究生邵月文同学成为山东高校唯一获此殊荣的学生,这也是该奖项设置以来我校第四位获此表彰的同学。
2020年,学校获得国家级科技项目立项53项,省部级科技项目123项,其中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山东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山东省重大基础研究计划等国家和省部级标志性项目19项,实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历史性突破。科技开发和成果转化工作在受疫情影响的情况下,依然取得突破性进展,实现科技成果转化39项,到账横向科技经费同比增长40%,与企业共建新型研发机构(研究院)20个。获山东省科学技术奖5项,其中,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首次获山东省专利奖二等奖1项。获立项建设山东省工程实验室和济南市工程实验室各1个。获首批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山东省省级技术转移服务机构、省属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综合试点单位、山东省技术市场协会科技金桥奖先进集体、省会经济圈科技创新联盟副理事长单位。《中国粉体技术》和《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均获“2020年度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荣誉称号。
2020年,学校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7项,其中重点项目2项,立项数全国排名第42位。获得教育部、山省社科规划重点项目5项,省社科规划、教育科学规划重大项目5项;设立济南大学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专项课题,形成50余份咨政建言报告。获得国家人文社科领域最具公信力和影响力的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1项;获得山东省社科优秀成果奖9项,其中一等奖1项;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3项,其中一等奖6项,位居省属高校第二位。获批2个省级人文社科研究基地、2个山东省外事研究与发展智库,9篇咨政报告获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肯定性批示,完成3项省级法律条文的起草工作,成立首个人文社科校企合作产业研究院;组织“研究阐释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系列学术活动”获得良好社会反响。《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入选CSSCI来源期刊(扩展版),被《新华文摘》等四大文摘转载量在全国综合性大学学报排名第13位,荣获“全国高校社科精品期刊”。
2020年,学校深刻把握人才引领发展的大势,强化顶层设计,创新人才机制体制,瞄准高质量发展与学校转型发展需要,深入整合校内人才优势,大力开拓校外资源,充分发挥人才效能,全面推进人才引育共享工作的高水平发展。在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方面取得优异成绩,共引进各类人才50人,其中校聘岗位及以上15人,优秀博士35人。引进古巴科学院院士1人,国家杰青1人,3人获批泰山学者青年专家,目前在校泰山学者人数达到32人。聘任客座教授93人,名誉教授2人,顾问教授14人。
2020年,学校扩大对外合作与交流,拓展线上交流渠道,与国外4所高校新建校际友好关系。先后加入“相约上合”中俄(山东)、中泰(山东)、中日(山东)3个教育国际合作联盟。获批国家引智项目1项。全年接收培养长期国际学生339人,短期国际学生74人。全年共有149名国际学生从我校毕业或结业。国际学生学历层次逐步提升,全年在校学历国际学生234人,占在校国际学生的69%,其中本科105人,硕士95人,博士34人。
2020年,学校的后勤与基本建设保障、医疗保健、图书资源建设等方面也是行稳致远,为学校的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
旧岁已展千重锦,新年再进百尺杆。历史照亮未来,征程未有穷期。新的征程上,更加需要激发奋斗者的精气神、展现追梦人的新作为。不管是落实学校发展的大蓝图,还是成就个人发展的“小目标”,唯有扎实奋斗不松劲,脚踏实地办好自己的事情,才能让梦想照进现实,以实干赢得未来。2021年,是全面开启“十四五”规划的第一年,也是学校谋求更高水平、更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将以“时不待我,只争朝夕”的紧迫感,以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奋斗精神,以勇立潮头、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以勇于担当的责任使命,演绎更加精彩的济大故事。
星光不负赶路人。新的一年,我们要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在凝聚共识中科学决策、在团结奋进中干事创业。着力固底板、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纵深推进高质量、内涵式发展,让改革更加精准、工作更加精细、服务更加精致,切实将思想和行动自觉统一到学校深化改革、转型发展的各项部署和工作任务上来,进一步推动学校的高质量发展。学校将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用“四个意识”导航、用“四个自信”强基、用“两个维护”铸魂,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担当作为,紧紧抓住国家和山东省统筹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战略机遇,以加强党建为基础,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创新发展为动力,以服务社会为己任,乘势而上,为全面创建高水平大学而继续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