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15日,第十二次省部共建地方高校工作研讨会在西南科技大学召开。本次会议主题是“省部共建高校社会服务能力与评价”。会议由西南科技大学校长陈永灿主持,四川省教育厅巡视员胡卫锋、绵阳市委副书记付康、西南科技大学党委书记庄天慧分别致辞。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长、直属办副主任范海林应邀出席会议并讲话。他介绍了关于此次研讨会选择“省部共建高校社会服务能力与评价”作为主题的背景,传达学习了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教育部直属高校工作咨询委员会第26次全体会议精神,结合教育部重点关注的问题以及当前高等教育面临的挑战,就高校如何抓好“人才培养”这一根本任务发表了讲话。他指出,社会服务是大学的职能之一,自2006年起教育部开始抓大学社会服务能力的提升以来,采取有力措施切实解决了部分高校存在服务社会的主动性和有效性不高的问题,取得明显效果。他要求,高校要在创新文化建设、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健全社会联系机制上下功夫,不断提升社会服务能力。他强调,当前教育部关注的重点是“立德树人、人才培养”。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阶段的到来、信息化大潮以及教育国际化都对高校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在这样的形势下,高校如何打牢基础,做好“人才培养”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范海林希望高校一定要有危机意识,要高度重视教育教学,要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推进教育教学与信息化建设的深度融合。他还希望此次与会代表要进一步思考如何建立高校服务地方的指标体系,思考省部共建高校如何加强交流合作,不断推进共建高校工作的实效性。
研讨会上,山西大学、东北财经大学、扬州大学、青海大学、西南科技大学负责人作大会主旨发言。与会代表分五组围绕会议主题开展了深入的交流和研讨。大家一致认为,地方高校通过省部共建这个重要平台,得到了省政府和教育部的大力支持,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的能力大大提升,在促进国家战略的实施和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省部共建地方高校作为地方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对于促进地方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尤为重要。但是,共建高校的社会服务能力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仍不适应。本次“省部共建高校社会服务能力与评价”会议的召开,有利于共建高校更加明确服务地方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使命。共建高校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具体要做到以下三点:一是要培育创新文化氛围,加强学科交叉,更多地产出创新型成果;二是要调整学科专业结构,促进学校的供给侧改革;三是要健全社会联系机制,加强董事会、基金会和理事会的建设。
另外,在分组讨论中大家对省部共建工作提出了意见建议。第一,教育部进一步明确省部共建工作的目标要求和建设方案,加强对共建高校建设、改革和发展的指导。第二,教育部成立省部共建高校专家咨询领导小组,加强对地方政府的共建高校工作中主体责任的检查、评估和督促,调动地方政府参与共同推动地方高校建设的积极性,对省部共建高校给予更多的地方资助。第三,教育部加强对共建高校的政策倾斜,令省部共建高校受益更加明显。第四,在国家实施的“双一流”建设中,从促进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建设作用的角度给予共建高校应有的地位。第五,省部共建高校之间通过交换招生名额、干部互派和学生交流等方式加强交流学习。第六,除了召开省部共建高校工作研讨会提供交流平台之外,还可分门类或分区域搭建交流平台。第七,进一步加强对省部共建工作的研究,加大宣传力度,扩大省部共建工作的影响力,在更大的范围形成共识。
76所省部共建高校共建工作负责人,以及西南科技大学全体校领导和中层干部共300余人参加了会议。